作者:
5000年前,人祖轩镇黄帝战胜了盖尤,统一了天下,建都于溱洧轩辕丘。转眼之间,轩辕黄帝登基九年,年逾八旬。黄帝南征北战大半生,感到身心疲惫,就想找一块清净之处颐养天年。
天师岐伯推荐说,我居住的南山下有一块好地方,景秀水好,可作养老之地。于是,黄帝带着风后、力牧、大鸿、常先、仓颉诸老臣,由都城轩辕丘出发、来到了岐伯山下。
只见清清的泽河由西向东流淌,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大的河湾,潺问东北流去,河中游鱼,岸上杂花,草长莺飞,远处大鸿山、岐伯山青山如黛,苍翠宜人,就像世外桃园一般。黄帝和众臣不由得啧啧称赞,真乃一块风水宝地。
此后,黄帝便令人在河湾地造房盖屋,建造养老之居。房含建好后,黄帝便把帝位传给了孙子颛顼,带领诸位老臣来到岐伯山下,一心一意的养起老来。有时候,黄帝与老臣们登上祥云缭绕的岐伯山,与岐伯一起辨识草药,种药采药;有时候,众人将黄帝与岐伯围在中间,谈论医术和养生长寿之道,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有一天,黄帝从岐伯山采药归来,看到一位年过六句的老人,正在费力的从河里往上打水,黄帝赶忙上前施礼道:“请问这位老哥,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代劳,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自己打水呢?"老人说:“轩辕不知,我的两个孩子当年追随陛下北征蚩尤,不幸均在涿鹿战死,老儿我无奈,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黄帝听到这里,感到十分惭愧。
回到住地,黄帝反复思索,想出一个好办法:无儿无女的老人、年纪大的老人,不是可以和我一样,来到这里一起生活、安享晚年吗?黄帝将自己的想法问诸位老臣一讲,大家都说好。于是,黄帝奏明孙子颛顼,顼帝认为甚好,就派人在河湾处增建房舍千间,将国内无儿无女的老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接到此处,由专人照顾生活起居,进行集中供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敬老院。
这以后,岐伯山下就流传下了“养老湾”的地名。解放后,这里成立了养老湾行政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苟堂镇把镇敬老院建在了养老湾,古老的尊老敬老习俗,在新时期的养老湾得到了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