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于溱洧文化
岐黄文化高层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常委会会议纪要
2010年11月19日至 22日,岐黄文化高层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常委会在河南省新密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和新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医药文化及全国医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李经纬,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任委员梁峻及医史学分会常委、秘书长王振瑞,副主委罗长坤、李志平,常委张瑞贤、董尚朴、布仁达来、康兴军、朱德明、王雅丽等35人;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徐江雁、许敬生、侯士良、谢世平等24人;陕西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郑怀林、任娟莉、王明旭、杜兴宽等 27人;考古、宗教界专家学者赵春青、王仁民、胡晓亭、郑观州等16人;人民日报社、央视网、中国新闻社等十家新闻媒体 17 名记者;新密市领导蒿铁群、王玉枝、朱河顺、付建峰、程新建、徐操志、杨元朝等共计 123 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举行期间,专家、学者深入新密岐伯山、黄帝宫、药王庙等岐黄文化遗址进行了认真的田野医史人类学考察,观看了电视专题片《新密市——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新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付建峰向论坛介绍了新密市人民政府对岐黄文化的研究开发情况。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 75篇、专家题词59条。李经纬、梁峻、郑怀林、徐江雁等二十位专家做了学术发言,大会围绕岐黄文化的渊源、发展和内容进行了学术研讨。现将论坛有关内容纪要如下:
1、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经过田野医史考察和深入研讨,积极发表学术见解,大家一致认为,岐伯是中华医祖河南省新密市是岐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圣地,是岐伯的第二故乡。
2、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医史学界泰斗李经纬先生对本次论坛高度概括,做出“医之渊,本岐黄;岐黄源,始新密”的精辟论断。
3、论坛认为,新密岐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为岐黄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论坛倡导,全国医史学界应拓宽对《黄帝内经》的研究视野,在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其所蕴含历史文化方面内容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取影视传播、媒体推介、遗迹复原等多种手段,加大研究力度,弘扬岐黄文化。
4、论坛认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圣地,岐黄文化的根在中原,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作为河南省的医学研究专业科研机构,担负着研究弘扬歧黄文化的重任,今后应加强与中医学界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力争把岐黄文化打造成河南文化品牌,引起国际关注;要紧紧围绕河南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战略决策,以岐黄文化研究开发为切人点,推动河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5、论坛对新密市人民政府重视岐黄文化的研究开发,挖掘、保护岐黄文化遗迹和为本次论坛提供的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岐黄文化的源头在新密,新密市人民政府应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成果,深入挖掘本地的岐黄文化资源,与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大力开发深入研究岐黄文化,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精心打造区域经济亮点,力争早日把新密建设成为岐黄文化的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基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示范区,为弘扬岐黄文化做出积极贡献。(附专家签名)
4、论坛认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圣地,岐黄文化的根在中原,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作为河南省的医学研究专业科研机构,担负着研究弘扬歧黄文化的重任,今后应加强与中医学界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力争把岐黄文化打造成河南文化品牌,引起国际关注;要紧紧围绕河南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战略决策,以岐黄文化研究开发为切人点,推动河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5、论坛对新密市人民政府重视岐黄文化的研究开发,挖掘、保护岐黄文化遗迹和为本次论坛提供的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岐黄文化的源头在新密,新密市人民政府应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成果,深入挖掘本地的岐黄文化资源,与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大力开发深入研究岐黄文化,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精心打造区域经济亮点,力争早日把新密建设成为岐黄文化的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基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示范区,为弘扬岐黄文化做出积极贡献。(附专家签名)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