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怀林
岐黄文化高层论坛学术总结报告
郑怀林
(2010 年 11 月 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授、各位与会的同仁和朋友们:
大家好!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政府、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共同举办的“岐黄文化高层论坛”,经过三天来的学术研讨、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述高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在重大学术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今天,论坛就要胜利闭幕了,在此之际,受组委会的嘱托,现将“岐黄文化高层论坛”的学术活动和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和补充。
一、岐黄文化高层论坛的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从10月16日商定,随后的及时运作实施筹备,到今天的圆满成功,历时仅三十六天。其筹办时间之短,会议规格之高,与会高层专家学者之多,研讨所涉问题之广之深,新密市四大班子领导和豫密药业公司对学术活动的支持力度之大,是我们多年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中所仅见的一次。在此,我提议,参会的全体代表向新密市政府和新密市人民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参加本次高层论坛的代表一百一十余人,主要来自北京、河南、陕西三个省市,还有黑龙江、辽宁、内蒙、河北、浙江等省的医史学界的专家教授。通过定向约稿、特邀撰稿等方式,收辑到论文集的论文有75篇,所探讨的学术问题包括:岐黄文化的内涵、源流、基础理论、临床医学、药物方剂、养生保健、史事与遗迹考证考察、学术传承与传播、医药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创意等等。在边缘交叉学科方面,有考古界的专家、医药卫生人类学专家、音乐及音乐养生治疗专家、民俗学专家、古史专家、文化学专家、社会学专家、医学心理学专家和卫生管理与健康管理专家及“太白草药医学”的专家学者,大家从不同学术领或、不同层面和角度,来共同研讨论坛的中心议题,即“岐文化与新密”,收到了令人故舞的效应。
二、本次学术会所达成的几点共识
1.岐黄文化是现代中医的根和源。
正如李经纬教授所说:“医之渊,本岐黄。”岐伯是炎之世的一位承上启下的医家,他上承自伏羲、神农以降医药养生文化,传给轩辕黄帝,在黄帝时代的医家群和家链中,发挥了一位首席医家的重要作用,因而被誉称“天师”。由此,岐伯与黄帝及其众多臣子论医而形成的《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虾蟥经》、《黄帝祝由十三科》、《黄帝素女经》等大量医学典籍,孕蕴、催化、孵化、衍生成近万种中医文献,这在世界医史上也是罕见的医药文化现象。中医传承五千年而一脉接续,不曾有明显的文化断层;传遍世界五大洲而恩泽天下,惠及子孙后代,服务于人类以至到永远。慎终追远,寻根探源,都可归于岐黄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和生生不息的根。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针灸被列为世界医学的一员,中医传遍世界,造福社会,仍然展示着它“生命之树常青”的永恒风彩。
2、岐伯的第二故乡在新密。
岐伯早期活动在西部炎黄文化圈中,通过“史地考定”、“文化圈定”、“族源认定”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定位。古史记载,当年黄帝访贤,至岐山之下遇见歧伯,“引载而归,论以治道”。到了那里?这也是一个千古之谜。新密黄帝文化遗迹和歧伯山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又如大鸿山、龟山、力牧台、玄女岛、玄女洞、风后顶、黄帝乐苑等遗迹和遗存,也给这一认识以物证与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自“盘古”以至于夏代一脉相承的文化,没有断线,一万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考古发现在不断支持着这些论点和认识。
3、新密是岐黄文化重要的发祥圣地
这个问题大家已论述考证探讨的比较多,基本上述成了共识。李经纬教授关于“岐黄源,始新密”的精辟论断,反应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三、对歧黄文化研究的前瞻与新密岐黄文化产业白希望
新密本是岐黄文化的希望田园,这里深厚坚实的文基础、浓厚的岐黄文化氛围、丰富的岐黄文化积淀,天独厚,其优势潜力不可低估。博大精深、医史悠久的黄文化,虽不能重演当年的真实景况,但绝非医殇,而是风凰涅柴,可以再现和“全息”重塑。精神不泯,是为永年迄今,岐黄文化仍在河洛、溱洧这片当年的医药史诗的舞台,闪耀着璀璨的光华。只需我们的一切工作做好了也会像新密的“十二愚”一样,感动上帝,感召天下的志仁人的。
岐黄文化不仅仅是属于某一个县市、某一个省区的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中医的。试想有朝一日,全世界的中医都络绎不绝地前来“岐黄文化的圣地”朝觐,进行学术研究、考察观光,那该是天下的盛事和圣景!
岐黄文化实际是传承的一种医药文明,而且是一种活态普世的文明。在本土曾经辉煌的岐黄文化不必再尘封下去,完全可以复兴起米。振兴“岐黄”医药,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工程之一。我们相信,在新密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与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新密一定会在岐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方面比翼腾飞。若能实施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将会开辟出一条通往理想境地的金光大道。
为此宏伟远大目标,有许多工作要做,会议代表建言献策:
1、继续发扬新密“十二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领导下,把岐黄文化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心诚所致,金石为开。人心齐、泰山移,何愁事不成。
2、实事求是的宣传,科学的定位。在《中华医史杂志》、《中医学报》等学术刊物上选登本次学术会的论文,创造条件,协同中医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岐黄文化丛书》。
3、筹备有关岐黄文化的学术组织,创办《岐黄文化》杂志。在条件成熟时,召开岐黄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使新密的岐黄文化研究从国内走向国际,这也是全体与会代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