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宗寅
石楼山祭祀坑的发现,犹如一道划破历史迷雾的曙光,为我们探寻明堂与远古文明之间的神秘关联,打开了一扇关键之门。请看李宗寅教授为我们讲解《石楼山祭祀坑发现开启明堂与远古文明关联之门》。
李宗寅教授在石楼山轩辕宫周围发现人的头盖骨证据,证明了石楼山上祭祀坑的的存在。这一发现暗示着石楼山周边极有可能存在明堂。明堂作为古代重要建筑,兼具祭祀、传承和教育多重功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而祭祀坑在当时有着特殊意义,它是黄帝杀俘、埋俘之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为祭祀祖先,另一方面是向上天汇报胜利成果,背后反映出当时的生存压力与宗教政治需求。
除了祭祀坑与明堂的关联,李宗寅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圃田泽、荥泽对新密地区的深远影响。中原地区素有“泽乡之国”之称,水域环境复杂多变,时而成湖,时而为泽。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鹿、兔等动物栖息,更与历史事件的发展紧密相连。诸多历史变迁都与水的涨落以及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地理、地名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例如,圃田泽兴旺时,山下被水淹没,人们被迫前往山上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具茨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也有着独特地位。大鸿山、大隗山、石楼山彼此相邻,具茨山上的大鸿山别名众多,如大鸿寨、大鸿城。在洪水时期,大鸿山成为黄帝重要的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见证了黄帝部落的辉煌与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
石楼山祭祀坑的发现,为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往远古文明的桥梁。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逐步揭开明堂的神秘面纱,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远古文明的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
李宗寅:1952 年 6 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977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还曾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馆长培训班、中央美院油画材料技法培训班、中国北京画院油画研修班结业。历任新密市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现任新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书画院副院长、市文化旅游局正科级协理员等职。同时是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儿童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郑州画院特聘画师,郑州嵩山书画院画师,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郑州工业学院特聘教授。
文化研究:编著《华夏探源》一书,以多角度、全方位、大视野的研究方法,对溱洧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了深入的考证研究。多次为大家讲解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等新密市的历史文化。
艺术创作:作为著名油画家,其写实油画细腻逼真,写意油画挥洒自如,作品展现深厚功底,曾举办 “燃春 —— 李宗寅油画作品展”,为新密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