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松木
夫岐伯者,华夏医学之祖也。其上承神农,察草木之奇异,与轩辕合称歧黄;下传雷公,探天地万物之玄机,与思邈并列药王。对话黄帝,素问灵枢,合为内经,开中医著述之先风;遍尝草木,经方本草,尊称天师,乃医药大厦之栋梁。
夫歧伯者,生而聪颖,号为神童。故里何在,或曰陕西歧山,或曰甘肃庆城;足迹所履,一说河南新密,一说四川盐亭。其通晓音律,发明灵髀神钲,建武扬德,讽敌励兵;精于医术,谙熟生命体征,疗民救疾,起死回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食味而被色;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负阴而抱阳。内考五脏六腑,针灸参之天地;外综血气色候,按摩验之性命。崆峒访贤,中南子举荐,恭请为臣;疫病流行,众黎民无恙,尝味成功。察五色,洞性命,更相问难,论病以及国;立五运,纪阴阳,从容作答,原诊以知政。寒暑荡之于外,论阴阳互根互济;喜怒攻之于内,谈五行相克相生。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因病而异;虚即补之,实即泻之,施治辩证。饮食有节,不治已乱治未乱;起居有常,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经》乃岐伯以授黄帝,《皇汉医学》有言;《针经》系歧伯独著之功,《唐书·艺文》可征。歧伯业绩,青史流芳;中医始祖,不虚此名。
盖闻上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秦越医和;汉兴有仓公仲景,魏晋有皇甫葛翁。昔者王叔和长于脉学,孙思邈尊为药王;叶天士擅治温病,李时珍誉称药圣。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望闻问切,医术高明。追本寻根,神农尝百草;饮水思源,医道宗歧黄。
中岳嵩山,钟灵毓秀,代有名医,浪高一浪。洪山真人,大隗洗肠;敬奉药王,建庙李堂。景氏冬旸,嵩崖尊生,李氏础生,十卷家藏。禹州药市,名扬四方;歧黄文化,新密发祥。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俗曰穷人看病,富人拿钱,常言宁可架上药生尘,仅愿世人无病痛。弘扬中医传统,医者仁心;传承岐伯精神,大医精诚。赞曰:
具茨巍巍,洧水汤汤。
维我歧伯,医药巨匠。
知晓音律,日影测量。
多才多艺,高标有象。
精通医术,脉理擅长。
摄生有道,针灸首创。
尊为天师,黄帝寻访。
尝味草木,本草经方。
辩证施治,注重预防。
素问灵枢,中医之光。
嵩山东麓,镇曰苟堂。
歧伯来居,世称药王。
疗治民疾,救死扶伤。
光大医道,入室登堂。
功高盖世,青史留芳。
获乎嘉誉,千古岐黄。
岐伯功高,华夏永记,三地建庙,香火不息。甘肃庆城,川北盐亭,陕西岐山,分别建有岐伯庙、岐伯堂、岐伯宫,还有岐伯村、岐伯树、岐伯坝;民间尚有岐伯庙会,以及纪念岐伯之药王节、菊花节,故迹多多,业绩煌煌。
伟哉医祖!功高盖世,青史留芳。集中华文明之结晶,护佑炎黄子孙;补现代医学之不足,增进人类健康。
上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仓公、仲景,今其技术暗昧。
常松木
常松木,河南登封人。郑州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办公室主任、郑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大禹神话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嵩山文化、大禹文化的挖掘研究,主持创办《嵩山风》《嵩山文化》《中国大禹文化》《登封民间文艺家》《二十四节气》等报刊,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郑州市级奖项。
2003年4月,担任《嵩山风》执行主编,并出版了《嵩岳作家文丛》系列丛书,后又出版诗集《钟情嵩山》,与人合著了《嵩山少林寺旅游指南》《嵩山文化》《中岳嵩山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著作。散文《少林读瀑》《冬游九龙潭》被中国散文学会分别评为二、三等奖。2007年,他的集散文、游记、美文、随笔于一体的专著《嵩岳烟雨》正式出版。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