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思伤脾:探索情感与身体的微妙联系

作者: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思虑过度会损害脾脏。思虑,是指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和谋划的一种情绪状态。在中医理论中,“思伤脾”指的是过度思考、忧思伤脾的病理现象。脾在中医中被认为是后天之本,主运化,与人的饮食消化、营养吸收密切相关。过度的思考和忧虑,会损伤脾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久而久之,影响整体健康。

如《灵枢·本神》所述:“心中所记为意,意之所在为志,因志而变化为思,因思而远虑为虑”。人们的情感活动都与思有关,思而肯定则表现为喜,思而否定则表现为怒,思而忧虑则表现为忧,思而未及则表现为惊或恐。因此,思是情感产生的核心。

思虑作为人体的一种正常且必需的情绪活动,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立足和生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人们在某一问题上过度思考,或者长时间沉溺于思虑之中,无法解决而持续不断,超出了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且在认识上无法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虑就可能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历史上不乏因过度思虑而英年早逝的例子。《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尽管智谋过人,但最终因思虑过度而英年早逝,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中,梁山伯也是因过度思念祝英台而英年早逝。春秋末期,楚平王昏庸无道,轻信谗言,杀害了直言进谏的大臣伍奢,并下令追捕其子伍子胥。伍子胥在逃亡途中,焦虑地思考如何出城,一夜未眠,第二天照镜子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头发和胡须一夜之间变白。至今,民间仍有“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流传。

在日常生活中,因思虑过度而导致的疾病例子也屡见不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欲望过强,每年高考前,许多学生会患上神经衰弱或“高考竞技综合征”。许多中年知识分子,因深感时间宝贵,拼命工作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结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中医学认为,思为脾之志,因此过度思虑最易伤脾,导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出现胃脘痞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不适。由于脾为后天之本,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可能导致心神失养等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由张仲景号脉捉贼谈恐伤肾
标签: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