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第三届(2024)岐黄文化国际论坛甲辰年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

作者: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弘扬岐黄文化,传承中医国粹。2024年6月17日上午,第三届(2024)岐黄文化国际论坛甲辰年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在新密市苟堂镇方沟村岐伯山举行。

正值仲夏时节,万物茂盛,阳光明媚。为了弘扬中医文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第三届岐黄文化国际论坛医学专家一早来到岐伯墓广场为前来参加庆典的群众举行了义诊活动。

中午10时左右,第三届岐黄文化国际论坛与会专家数十人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第三届(2024)岐黄文化国际论坛大会执行主席杨建宇教授的带领下冒着酷暑登临岐伯山,参加甲辰年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

甲辰年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仪式之前先举行了“中医万岁”揭碑仪式。

“中医万岁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中医药专家孙光荣在21世纪初针对有人妄想让中医退出医学主流,针锋相对地提出来的。其含义有二:一,它肯定了中医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经历了无数临床实践,证明了中医药学的正确性,肯定了中医药几千年来在庇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方面的巨大历史贡献;二,振奋了中医药人的行业自信和理论自信,预示中医药一定会极大繁荣,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杨建宇教授为碑文做了注释。

这是一句口号

我们要把她喊响喊亮

整齐高亢铿锵

震慑那不肖之流发抖踉跄


中医万岁!

也是一面旗帜

我们要把她举得更高更靓

迎风招展绚丽飘扬

引领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方向


中医万岁!

还是一种理念

我们要把她更广泛地传播推广

天人合一审因论治经药经方

把一个个疑难杂症通通扫光


中医万岁!

更是一种信仰

我们要把她烙印在心头上

复兴中医药再度人类共享

中医药永远在新征程走向新的辉煌

午时11时整,在岐伯山岐伯广场举行了隆重的“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拴正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个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三届岐黄文化国际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我代表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齐聚医祖圣地岐伯山,举行隆重仪式,恭拜医学的始祖岐伯。是对医学始祖岐伯的深切敬仰与纪念。岐伯,作为中医药学的奠基人,他的智慧和贡献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医学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在缅怀一位伟大的先贤,更是在传承一种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弘扬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追求健康的理念。

俗话说“医不拜岐伯不明,药不祭医祖不灵”就是说从医者如果不学习岐黄文化,就不能明了医学的真谛;药物的配制如果违背了岐黄之术,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岐伯所著的《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东方医学之宝典”。他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了中医药学的核心价值观。

岐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共同承担起传承和弘扬岐黄文化的重任,为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同仁的到来。让我们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团结一心,共同开创中医药文化的美好未来!

中医万岁!

谢谢大家!

杨建宇教授恭读祭文

岐黄赞 

伏羲山巅 华夏本源

黄帝轩辕 始祖中天

伏羲至臻 神农药鉴

中医始祖 岐伯先贤

黄帝西行 引得岐山

溱洧新密 岐黄圣源

轩辕论医 天师解难

君臣问答 成就医典

上极天文 下穷人间

阴阳变化 因相肇端

拯救苍生 济世离渊

医学朔源 万世传载

黄帝宫外 岐伯山前

先师冠名 墓庙河泉

坳野滴翠 山林悠远

松风水月 云秀艳兰

凯乐声声 钟鼓绵绵

练兵讲武 名堂开坛

礼政医国 征战凯旋

大业福熏 日月灿烂

观今世界 环球动乱

为我中华 和乐平安

平定大疫 国医当先

岐黄文化 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 任重道远

国保中医 使命勇担

鲜花醇酒 共薪祭奠

抚慰上香 告慰先贤

“中华医祖岐伯祭拜大典”结束后,与会专家瞻仰了岐伯墓。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中华医祖岐伯,缅怀和传承中华医学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岐伯被视为中国医学的奠基人,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纪念岐伯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激励医务工作者传承医德,发扬医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与会专家表示作为中医药事业继承者,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把岐黄文化传承好,使之薪火不熄、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喝富氢水走健康路 水生万物弱碱富氢水年中答谢会
标签:岐黄文化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