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网络
七月节凉风至,暑渐远;暑气散,秋意浓。暑去凉来,一叶知秋。微风吹拂着梧桐树,带走盛夏的梧桐叶,季节的变化不解夏日风情,新秋的到来留下一片清凉。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自来”,谷雨种下一颗向往世界的种子,立秋收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徐徐的秋风,吹佛着脸颊,丝丝的清凉带走盛夏的炎热,清凉的微风填入身中,河山美景沁入心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暑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渐渐凉爽起来。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一叶知秋,说的就是梧桐叶,立秋一到,它便开始落叶。《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梧桐在清明节开花,如果不开花,这年的冬天就会十分寒冷。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树,不但能知岁,还可能引来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
立秋时节,雨天行将结束,凉风渐渐来,就在这段时间,高高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了。南宋诗人刘翰说,“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意思是秋来无声,无处可寻,只是屋前台阶上落满大片、泛黄的梧桐树叶,像是一夜之间匆匆掉下的。可谓来不及告别,夏日已去;来不及相拥,秋天已至。
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北方地区棉花结铃,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甘薯快速膨大。江南水稻陆续抽穗,瓜果菜蔬也渐次成熟。于是,农人们便开始晾晒田间的收获物,俗称“晒秋”。晒秋并不只在立秋,从农历六月初六便开始了,立秋之后渐入高潮。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历书》日:“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