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祭祀坛

作者:

 在新密市苟堂付家门村南面,在距离寿山南500米的山腰处,有一处巨石组成的祭祀坛,当地村民叫“摞摞石”。

这是黄帝时期留下的一个遗址一一祭祀坛,石上,留存着史前人类祭天(即祭拜太阳)等符号和日月星辰十二月建图。    

巨石重有5—10吨,错落有致,12块巨石有四块集中平放,有两块叠加,有四块散放。巨石摆放非自然力所为。在12块巨石中8块有史前石画。最长的巨石长3.6米,巨石后约有15平方米的平台台是有几块巨大石块磊砌而成。                 

相传黄帝时期的一段时间,付家门方圆一百多里出现天灾横生,洪水泛滥,野兽肆虐,到处是民不聊生。由于当时科学落后,人们对大自然现象不理解,都比较信仰天地,黄帝也不例外,崇拜天地,认为世间万物是靠天地而生存,人类的灾祸是上天降下来的。黄帝对此忧心重重,为了子民的生计,决定祭天,以求给子民们降临平安,消灾送福。所以就派手下大将大鸿率人,在付家门南面寿山上修建祭祀坛,以便祭天。            

这年冬至日为祭祀天时,大约凌晨4点15分, 在斋宫的黄帝离开斋宫, 率领部下的大臣们,起驾至付家门南面祭祀台前,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此时,祭祀台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祭祀的目的是祈祷上天保佑子民平安,为民请福。            

后来各朝代的皇帝和封建统治者也沿用了这一习俗,但目的却变了,祈祷的内容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后世人为了感激黄帝热衷为民、造福为民的壮举,把这处祭祀台保留下来,以此来纪念黄帝为民造福的功德。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长寿泉
标签:岐黄遗迹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