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丙章
璟,玉的光彩也。“花子”是新密人对金银花的信称。岐伯山是古代岐伯采药、种药、研制丸、膏、散、丹,自饮自验中药材的性味与功能,并与黄帝在此对话形成《黄帝内经》的地方。岐伯山的花子璟是一座与岐伯山相连的一个小山岭。由于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金银花,每当春夏季节金银花开放的时候形成一道道亮丽的景观,花白相兼,近观是花,远观如玉,故称花子璟。
记起花子璟来,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人对新密金银花的重要地位和特异功能这样描述:“全国银花看河南,河南银花看密县,密县银花看尖山,尖山银花源于岐伯山。”相传上古时期,岐伯为炎帝宫廷的御医,炎帝与轩辕帝发生战争后,他对炎帝产生不满的情绪,又说服不了炎帝改变主意熄灭战争的火焰,便辞官还乡。脱离官职后,他担心炎帝再找他的麻烦,并没有回到他的老家陕西岐山,而只身一人悄悄来到新密,在其老师广成子的指点下,寻找适合他居住的地方,走遍新密一带无数山头,最后选择了新密市苟堂镇的山区。这里处于群山之中,山脉虽不太高,但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候,子午走向,土质肥厚,水源丰富,小气候独特,植被良好,最后决定定居在这里。
岐伯为在这里修身养性,身居石洞,饥食山果,渴饮山泉,尝百草,试百味,采集山上野生中草药,进行研究。轩辕黄帝知道后,很欣慰令张氏人请其入宫命为御医,并拜其为师。
金秋季节,岐伯借中秋节之际,带上在山上采收制作的金银花茶,到尖山神仙洞拜谢他的老师广成子,广成子引用后清新凉爽,精神倍增,连声称赞“好茶,好茶,你回去赶紧给我弄些种子,让我也种一些银花来。”岐伯答:“回禀老师,银花不结籽,是压藤条的,我给你弄些藤条来,压种在这里,明年可采摘使用。”广成子连声回答:“好,好,好。”立秋季节,岐伯采好金银花藤,又登上尖山到神仙洞找到广成子,二人茶足饭饱后,把岐伯从山上移来的金银花,压植在五指岭上,尔后五指岭上就长满了金银花,并且闻名全国。
千古沧桑,人类繁衍生息。岐伯山上的金银花经久不衰,延传至今,一直是岐伯山一带群众经济来源之一。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骨化硬,花条长;二是全身有毛,沏茶浮而不倒针;三是清热解毒效果好。
花子璟这个千古之名,流传至今,似为地名所用,它既反映岐伯山的特产,又写照了岐伯山的景观特色。这一盛景,反映出岐黄文化的深厚含意与其神奇之处。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