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庹朝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传承人,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共同相聚在岐黄故里的岐伯山,拜医祖岐伯,传医者之魂。
岐伯乃上古名医,中医药鼻祖;岐黄文化,又称岐黄之术,是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岐,指岐伯,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名医,曾任黄帝的医官。黄,指轩辕黄帝。据史料记载,岐伯是神农炎帝至轩辕黄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医师,长期从事医务活动及中医药研究并作出了杰出成就,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新密境内,截止目前,新密境内发现与岐黄文化有关的遗址、胜迹、地名、山川、庙宇约五十余处。被誉为中医药经典的《黄帝内经》中有60%的篇幅是歧伯与黄帝在明堂的对话。歧黄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密境内歧黄文化资源相当丰厚。苟堂镇有大隗山、大鸿山、歧伯山,岐伯山上有歧伯冢、歧伯洞、歧伯泉等遗迹。大隗镇有黄帝拜见广成子的修德观,还有养老湾、花子坡、牡丹岩等与中医药和养生有关的遗址、遗迹。大隗、大鸿、歧伯、广成子等都是上古名医。据清顺治年间《新郑县志》、清雍正年间《河南通志》、民国年间《禹县志》记载,苟堂镇大隗山上原建有轩辕宫,宫内祭祀黄帝、岐伯和雷公(也是上古名医)。来集镇李堂村药王庙内原有三皇殿(药王庙),内祭祀伏羲、神农和黄帝及黄帝的四位文武臣将,两旁还祭祀有上古时期的十大名医:即俞跗、桐君、僦贷季(歧伯老师)、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名医均在供奉之列,国内罕见。白寨镇三岔口村和西腰村交界处有摩旗山,山西面有弹唱沟,清顺治密县志记载为“夕时黄帝乐院”,有专家考证,歧伯也是黄帝时期军乐的发明者,古时“樂”、“藥”相通,也可认为是黄帝的医药学院。
我很早就听说过岐伯山,如今涉足岐伯山相关文化产业已经是四年多了,已经带着朋友们来过岐伯山近百次了,海拔四百七十三米,气候独特,从空中腑瞰,四周山峦环绕,中间岐伯山凸起,环视周围,犹如金元宝,站在岐伯山远眺其南边的“阴阳山”当地称雌雄男女山脉呈带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简直就是“阴阳平衡的真实写照”每次到岐伯山,这里的山水及附近人们都给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这里野生药材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七十多种。岐伯山,是从事中医和岐黄之术的打卡之地,也是朝拜寻根问医祖的吉祥福地。
岐黄世德,薪火相传。从远古的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创立中医药理论,到古代孙思邈行医论道,再到现代的创新传承,中医药的发展在新密大地一直没有间断。而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相信在广大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岐黄文化、岐黄世德,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传承;华夏医药文化历史、中医药的发展也必将跨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2023年7月2日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