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探秘岐伯山

作者:陈东霞


一脚踏进这片土地,便再也不忍离去。

5月2日,在新密作协主席朱胜利的引领下与新密作协会员一同前往岐伯山探秘。巍峨连绵的具茨山的脚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培植草药,著书立说之地。位于新密市苟堂镇南方沟村,虽海拔只有三百多米,却因上古神医岐伯而名闻天下。这里植被丰富,药材多样,山下气候独特,适宜种药,岐伯就选了一个土质肥沃、山泉甘美的山岭引种药材,这道岭,后来就被称作岐伯山。于是,岐伯山就成为当时的医药基地和医学研究院。

通过新密岐伯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张怀州老师的讲解始知此地乃五千年前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岐伯为安顿大后方士兵,在“皇家养老院”——今苟堂镇养老湾村为士兵们开写药方之地,故曰:方沟,虽然此地名为方沟,却无一人姓方。

方沟的圣名不单于此,新密岐伯文化传承人张丙章的详细讲解,更为它增添神来之笔。此地还是创作医学圣书《黄帝内经》的地方,小小的岐伯山也因此赫赫有名。黄帝与岐伯对医学的探讨一直口口相传,到战国时代被人们整理记录下来,这部书就是《黄帝内经》。以黄帝问和岐伯答为主要形式的《黄帝内经》成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创立了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成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因《黄帝内经》为黄帝和岐伯所作,又称“岐黄家言”,中医术又称为岐黄之术,从事中医业者称为“岐黄传人。

岐黄文化传承者张丙章老师,自幼钻研《黄帝内经》,熟知岐伯山中草药及其药理习性,是当地不可多得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更有“药材活词典”之美誉。沿途中张老先生就地取材向我们一行十几人讲解岐伯观四周野生药材当归、何首乌、麻黄、金银花、益母草等中草药及生长习性。虽然我们也是土生土长的新密人,对中药材只闻其名,在张老先生的讲解下也禁不住好奇,采点黄莲尝尝、摘点迷迭香闻闻,而我还拿出小本认真地记下常见的几种中药材名称和作用。

岐伯山漫山遍野皆是野生药材,所到之处,垂手可得,现在能采到的中药材有丹参、元胡、紫苏、霍香、牛膝、何首乌等170多种。刘巧军支书带领当地村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中药材,传承岐伯山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还计划把养育他的这片热土建成大型的室内外中药博物馆,将岐伯文化发扬广大。虽年纪轻轻,却把岐伯山的远景勾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协会员见面会上,他动情地说,南方沟作为岐黄文化的发祥圣地,一定要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岐黄文化传播好、发扬好、弘扬好,锁住记忆,留住乡愁。

借明媚春光,我们一行人在南方沟村支书刘巧军的引领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土路,驱车攀登具茨山。呼吸着具茨山槐花的芬芳,徜徉在具茨山上下,在崎岖盘旋的山路中领悟岐伯采药之辛苦,山民生活之不易。当地村民说南方沟距具茨山只有一公里的路程。一公里应该不在话下,可是在沟壑纵横的土路上,一公里的车程却跑了二三十分钟,难怪古人有云:望见山脚跑断马腿。到达山顶的那一瞬间,春日下的具茨山一下把我折服了。

我见过泰山的险,领略过华山的险峻,欣赏过黄山的奇美,品味过峨眉的灵秀,但从来没有见过具茨山“君临天下”的气象。

站在西华门上朝西望:只见群山连绵,层峦叠嶂,直接天际,茫茫苍苍。山岚涌起,风云激荡。那黛青色的群山恍如千军万马,呼啸东来,势不可挡!而具茨山,恰如阵前的将军,勒马盘旋,气定神闲,而又气吞八荒。

往东看,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具茨山巍然耸立,而山下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同一副巨大的锦绣画卷平铺在你眼前。绿油油的麦田里,道路纵横如织,村庄星罗棋布,泡桐花开得正欢,似乎要把那些古老的乡村带向云端。

往南,则是具茨山峡谷。在明媚的春日里,常有一种黑色的大鸟或者雄鹰在那里翱翔,不时发出嘹亮而高亢的鸣叫,把你的思绪引向悠悠的远方。

往北看,新密地形地貌一览无余,依山而造的梯田,田间阡陌交错,在山脚与麦田之间是美丽的村庄。这里有具茨山专属的宁静与淡泊,带着一颗怡然自得的心,给心灵放一个假,走向那山高水长的人间圣境。

站在天池旁你会浮想联翩,虽面积不大,然无论干旱与否,山顶上终年都有一池碧水,望着眼前的天池,心旷神怡,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瑶池,王母娘娘居住的仙境,王母娘娘的沐浴池……站在天池边仰望湛蓝的天空,大朵的白云,真是美不胜收!

下山的路上,忽,一抹中国红映入眼帘,仔细看去,高脚轻迈,细脖长尾,好不优雅。

这是何方神鸟,竟在路边闲庭信步?相询同伴,方知这正是那尤胜孔雀半分优雅的山鸡。双手捂嘴,只为按耐住内心的惊喜。调整呼吸,平静心情,悄悄地看着这傲洁的野物究竟要作哪般?但见它时后脚轻抬,时前脚微挪,时抬头巡目,好不自在!啼鸣高昂从身后而扬,一阵惊愕未定,又听腾跃之声而起,赶忙转身寻去,只捕捉个彩色凤尾长长地划出林冠。春日暖阳下与周围的绿树红花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

具茨山是一味药,专治疲惫的心灵,岐黄文化之乡温暖着每一个天涯远行浪子的梦。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岐黄文化密州生根(新韵)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