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岐伯-《黄帝内经》的缔造者

作者:岐黄文化交流中心

史志对歧伯多有记载,南宋郑樵《通志》:”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张隐庵《黄帝经世素问合编》:“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日天师”。《史记孝武本纪》:”公玉带日: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资治通鉴》:”黄帝命岐伯作镯挠、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隋书、音乐》: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第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这些记载说明,岐伯是一个上知天文,下及地理,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辅助黄帝成就大业,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

岐伯最大的贡就莫过于中华医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汉书音义》记载:“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成出焉”。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世”。宋代嘉祜年间,高保衡、林亿、孙奇等奉仁宗诏校医书,在《黄帝内经序》里写道,“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经史百家杂钞》注中谓,“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著素问、灵枢,总为内经十八卷,为医书之祖”。褚证的《褚氏遗书》中记载:“素问者,黄帝与岐伯、鬼

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平素问答之书,即本纪所谓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是也。此书出于岐伯者多,故本纪不及诸臣耳”。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无准确年代可考,大约著成于战国时期。汉张仲景在《伤塞论》自序中谓,“上古有神农、黄帝、岐”“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说明早在岐伯之前,我国民间早已有医术相传,岐伯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集其大成。所以《内经》是我国古代众多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岐伯的贡献最大,因而人们才称中医为“岐黄之术”,被尊为我国中医学界的鼻祖。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岐伯养生思想初探
标签:岐伯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