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15038200971

新密作协寻访医祖圣地 见证岐黄圣地文化保护

作者:记者 丁志广 通讯员 张怀州/文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新密市作协一行在作协主席朱胜利带领下来到医祖圣地苟堂镇方沟村寻访医祖圣迹。

方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巧军,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栓正对作协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交流中心副主任张怀州对新密市岐黄文化发祥圣地的历史渊源作了介绍。


采风活动适逢“中国·新密 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保护基地揭牌,王栓正、张怀州、刘巧军、朱胜利进行了揭牌。王栓正表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保护基地在方沟村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岐黄文化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岐伯文化交流中心将竭尽全力作好指导和协助,切实担当好保护和弘扬岐黄文化的光荣使命。

岐伯山岐伯墓前,大家披上黄丝巾,庄重地向中华医祖岐伯行祭拜礼,瞻仰了岐伯墓。岐黄传说非遗传承人张丙章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岐伯在第二故乡方沟村一带的遗迹。

巍巍具茨山就在岐伯山身后,山中两个山峰雷公台、大鸿山吸引着大家的目光,雷公和大鸿(鬼臾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医学家,大家又一起向两个并肩而立的高峰进发,寻访雷公和大鸿的神秘故事。

雷公台山下,山坳密林深处,大家来到雷公泉边,甘甜的泉水清彻见底。从这里发源,雷公河环抱岐伯山,穿行在深沟狭谷之中,一路向北与泽河汇流。岐伯山上的岐伯泉、雷公台山的雷公泉一直是当地群众重要饮用水,具有延年益寿、袪病健身之效,为什么方沟村有许多位百岁老人,被誉为长寿村,谜底到此揭开。这不但与岐伯山历史悠久的医药传承有关,还与奇山秀水有关。


海拔800多米高的雷公台和大鸿山见证了4500年前的岐黄圣迹,山巅悬崖峭壁上逶迤连绵的大鸿城仿佛让在大家看到了黄帝时代威武壮观的军容战阵,历尽沧桑的北华门、东华门遗迹让人们为中华而自豪。

下午,大家又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来到石楼山,这里密布着具茨山岩画,刻划着黄帝时代先民的对天地人的神秘思考,在苍松密林的掩映之中,轩辕宫里敬祀着黄帝、岐伯、雷公。相传,黄帝、岐伯、雷公在这里与诸臣一问一答形成了《黄帝内经》,望着栩栩如生的金身塑像,人们仿佛回到了4500年前,聆听轩辕黄帝对人类生命之道的求索。

据悉,新密是黄帝故都故里,黄帝故都轩辕丘就在新密市东部曲梁镇大樊庄村。史载“黄帝西巡访贤,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岐伯一定是被黄帝引载到他的“首都”之地,《黄帝内经》一定在黄帝文化十分深厚的地方产生。这个秘密是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专家和学者们发现的。当年,他们在新密市召开岐黄文化高层论坛,对新密市包括岐伯山、黄帝宫、古城寨等在内的50多处岐黄遗迹进行了深入考察,命名新密市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为保护和传承岐黄文化,新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栓正不顾年迈,成立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从2020年起,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连续举办医祖岐伯拜祖大典,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从2022年起,岐黄文化国际论坛把医祖圣地岐伯山拜祖活动纳入论坛,医祖圣地岐伯山已经成为郑州和河南的文化标记。“老家河南,中医之源”在岐伯山唱响。

一天的采风活动,圆满成功,新密市作协带领部分作家诗人深入边远山区,不惧山高路险,攀高山,栉山风,入密林,拾遗采贝,在对悠久历史的追忆中,体验了一把伟大的岐黄精神,同时一种弘扬岐黄精神的担当在心中涌动。



医不拜岐伯不明   药不祭医祖不灵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欢迎您!


弘扬岐黄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请下面留言或电话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新密市医祖岐伯文化交流中心




上一篇:“中国·新密 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保护基地”在新密市苟堂镇南方沟村挂牌成立
标签:新密作协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